4月15日上午,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院士专场——“电涡流阻尼新技术产业化研讨会”在岳麓科创港举行。活动吸引了中车集团、中建集团、中铁大桥、中国兵器集团、湖南建工集团、三一重工等31家大型企业所属单位和清科集团、盛世景集团、湖南高新创投集团、湖南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公司、阳光城集团等12家知名投融资机构代表参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90余位现场来宾和近40位网络参会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的形式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电涡流阻尼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110多人观看了直播。
研讨会合影
电涡流阻尼原创性新技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振动与冲击技术研究中心带头人陈政清教授率先提出,现已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工程、建筑结构、电力工程等领域。陈政清院士在会上介绍,振动与冲击是多领域面临的共性问题,减振与缓冲设备是保证工程安全的必备品,传统的粘滞阻尼器易漏油、寿命短、维护成本高,TMD调频质量阻尼器也存在连接复杂、灵敏度低、启动阻力大等问题。基于电涡流阻尼新技术开发的电涡流阻尼器具有无摩擦、无流体、全金属、长寿命、可控性强等优点,在结构振动控制与冲击缓冲设备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迄今为止,由陈政清院士领衔开发的电涡流阻尼新技术成果获得中国、日本、美国、欧盟等13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发明专利授权,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现已广泛应用于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厦深铁路榕江特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杭瑞高速洞庭湖大桥、拉萨—林芝铁路藏木特大桥等铁路、公路桥梁,以及摩洛哥太阳能集热塔、上海中心大厦、深圳世界之窗仿埃菲尔铁塔等高耸结构减振工程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冬奥会国家体育馆速滑馆等大跨结构减振工程。目前,研究团队正积极推进该项新技术在大型机械、武器装备、轨道列车、涡流制动等领域的应用和开发,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的军工装备、列车减振缓冲器、车辆悬架减振系统等都已进入产品中试阶段,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陈政清院士在会上介绍电涡流阻尼新技术
与会嘉宾在听取报告后,就电涡流阻尼新技术的应用优势、商业化进展和市场前景展开了热烈讨论,与陈政清院士及其团队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多家投融资机构和企业表达了初步合作设想,希望借助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平台作用和桥梁效应,就该项目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合作,以市场资本助力高价值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卫斌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介绍到,近年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捷报频传,自2019年10月以来已完成总额超过2个亿的知识产权作价。
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卫斌教授在会上致辞
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知识产权局、长沙市科技局、长沙市知识产权局等多家主管部门领导参会。湖南省科技厅朱皖副厅长在会上致辞,对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赞赏,并表示今后将从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政务保障等方面支持湖南大学进一步做好高层次人才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
会后,参会企业和投融资机构部分代表参观了湖南大学振动与冲击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中心以及电涡流阻尼新技术的相关专利受让方湖南省潇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据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李飞龙主任介绍,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采用“湖大+”特色模式,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的生态运营体系,将持续推出以院士、高端人才为主的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向投融资机构和企业重点推介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高价值科技成果,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在湘快速落地转化,将科技、产业、金融形成合力,助推湖南大学高价值科技成果转化,为湖南省建设创新型省份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湖大智慧、湖大力量。